職場不要傲慢與偏見
添加時間:2017-11-26 23:59:50
瀏覽次數(shù):
0
越看《非你莫屬》,就越感覺主持人的定位像這樣的“小學老師”,把所有求職者和Boss團成員看成學生,在最短時間內以一己好惡對求職者作出評判,并主導老板隨其喜好作出選擇。要命的是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他的確能HOLD住全場,在熱烈氣氛的催化下,“老師”的鄙夷和不屑通常能感染大部分“學生”,使個人的評判演變成集體質疑的狂歡。
近期被炒得火熱的“法國學歷事件”也是如此。平心而論,在求職過程中,求職者表現(xiàn)不佳,學歷學識引發(fā)質疑,是件自然的事情。然而,是用理性的分析表態(tài)去應對,還是以譏諷貶低的方式去應對,這不僅僅是態(tài)度差異那么簡單。
以節(jié)目形式出現(xiàn)的這一“招聘平臺”,本身既蘊含著無限機遇,同時也隱藏著將負面影響集中和放大的效應。在這樣一個平臺上,不難想象,及時的點撥和中肯的建議將多么有價值,與之相對,隨意的打擊甚至挖苦所產生的消極作用或許也遠超想象。
也有人認為,這歸根結底是檔節(jié)目,自然要考慮眼球效應,要制造“最大限度的良性精彩沖突”。不可否認,沖突、交鋒,這些元素的確讓節(jié)目充滿張力,“好看”也不乏“真實”,但節(jié)目對人的態(tài)度及秉持的理念,卻會像慢性藥一樣,潛移默化地影響求職者和觀眾。
很難想象,一個將“戲劇性”或“矛盾”放在首位,將評判和決定選手“命運”作為一大追求的節(jié)目,如何能真正地“樹立健康積極的求職觀,引導正確價值觀”。
同樣,作為求職節(jié)目的主持人,到底是站在中立立場,讓求職者有機會全面展現(xiàn)自我,還是盛氣凌人地扮演法官角色,急于掌控全場,這種選擇不僅體現(xiàn)了作為主持人的專業(yè)性,更折射著作為個體的胸懷人格。
每個人內心都渴望別人的尊重,無論是求職者、目前被質疑包圍的老板還是主持人自己,恐怕都是如此。少些咄咄逼人、多些循循善誘,少些主觀評判、多些客觀觀察,少些橫加指責、多些指點迷津……職場不需要更多傲慢與偏見,一個為人“打開一扇門”的求職節(jié)目更不需要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