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做或者不做,任務(wù)就在那里,不多,不少。但是有些人就是習(xí)慣了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,在截止日期前,在漸漸沮喪的心情中,拼盡全力,馬馬虎虎做完了工作。他們當然知道如此匆忙地做完工作,效率不高。于是總習(xí)慣在事后警告自己,下次一定不要拖延。但在下一個明天到來時,曾經(jīng)信誓旦旦的話語都被拋擲腦后,周而復(fù)始。就這樣,一位重度“拖延癥”患者誕生了。
“拖延癥”這個毛病,很古老也很新?!懊魅諒?fù)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我生待明日,萬事成蹉跎”,早在清代,就有詩人以詩句的方式提出了“拖延癥”這個話題。不過“拖延癥”正式成為病癥,國外的研究不過才一二十年,在金發(fā)碧眼的國度,它被稱為Pro-crastination。
對于“拖延癥”的成因,科學(xué)家們認為遠不止懶惰那么簡單。它可以歸結(jié)到完美主義,因為要求完美,所以非得謀篇布局,等萬事俱備才“開場”;它也可以歸結(jié)為抵制和敵意,任務(wù)太難了,我不喜歡這個頭兒,所以我懶得做,我拖著;它還可以歸結(jié)為對自己沒有信心,我能做好嗎?我能讓大家滿意嗎?在這樣的糾結(jié)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。
其實在日常生活中,拖延未必等于誤事。拖延癥這個毛病,有時候看起來還真沒什么大不了的。把該干的活留到最后期限,加班加點趕工也能完成;有時候甚至因為在壓力下“小宇宙”爆發(fā),在趕活那刻覺得自己分外思維敏捷、文思泉涌,工作反而比平時完成得更好。然而,“拖延癥”并不總能帶來好結(jié)果,一次拖延可能就徹底改變了你的人生軌跡。有因為拖延錯過大單生意的,有因為拖延錯過保研的,還有學(xué)生僅僅是因為玩“空當接龍”,拖著拖著就錯過了出國的機會。
已經(jīng)有了不少關(guān)于拖延的研究,提供了很多可借鑒的戰(zhàn)拖辦法,比如記錄自己的拖延、制訂合理的計劃、獎勵自己的不拖延、說服自己開始工作,哪怕只工作五分鐘等。專家認為,要解決拖延,最重要的或許是不要一開始就指望根除它,而要把拖延作為自己的一部分,從心理上接納它。要與拖延戰(zhàn)斗,耐心、寬容和堅持,三者都非常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