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個外國媒體評價道:突破風雪圍堵的中國春節(jié),是中華文明的神奇力量。國人文學大師也在高喊“為中國春節(jié)申遺”。其實,春節(jié)回家,文化的文明的力量在心靈的力量面前,都是故作高深的看客。如果你不了解中國人對根的心靈皈依程度,沒有城市“漂”族的體驗,你可能永遠無法讀懂舉國一致的春節(jié)崇拜。
大雪封路。寒風刺骨。人流熙攘。摩肩接轂。車船晚點。旅途困頓。包裹壓頂。食不果腹?;丶遥黄瑏y象。但,還是要回家!也許,家鄉(xiāng)還是那個泥濘的小鎮(zhèn),磚瓦屋中,只有孤獨的母親和幾樣她做的糕點。但,回家的路,誰也擋不??!
一位網名叫“抬鋤頭的農民”的網友在天涯發(fā)了個詩帖:我是農民/但是沒有土地/我在城市/卻沒有城市人的戶口/我是農民/報紙和電視說,我是農民工/無論我的名稱怎么變化,依然,我是母親的兒子/回家/頗有些寧靜,也有些憂傷/母親的臉上,總是有著團聚的喜悅,孩子,你回來了/而,我/又要準備下一年的旅程。
一位未趕上年三十的城市白領也在網上寫道:回家過年,在某些人看來,也許只不過是一種惡俗,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它只是人這個自然之子對自然的一種依存。這種種的說法可能都不重要。因為現在我更愿意傾聽這個突然來自我心靈深處的確定的聲音:我決定今年回家。并且要在除夕夜前到家,哪怕只是在那天傍晚時站在故鄉(xiāng)的土地看一眼那冰原上的夕陽。
回家,春節(jié)回家,一個中國人虔誠地遵從著的習慣,一個亙古不變的華夏大遷徙,在一個返鄉(xiāng)的農民工心里,簡單到一句話:讓母親有團聚的喜悅。其實,渴望團聚,期待親情的慰藉,何止只有鄉(xiāng)村走出的農民呢!苦讀的學子,蝸居、蟻居的白領,甚至腰纏萬貫的巨賈,身居高位的官員,在這樣的時刻,也都不約而同地要拖著疲憊的身子,奔向心靈的圣地:家。
這是這是孝嗎?是的。這是世俗嗎?是的。這是宗教嗎?是的。春節(jié),對中國人而言不啻有著宗教般的情懷,她的神圣,會讓所有懷鄉(xiāng)歸家的人忘記路途的遙遠和艱難。
但是,對數以億計的農民工、平民、知識分子、官員朝圣般的長途大返鄉(xiāng),僅僅用飄渺的民俗文化來詮釋它的精神動力,顯顯然不夠準確。回家,對他們來說,可能是尋找失落的滿足,可能是彌補久違的平等,可能從親人的團聚中抵御世態(tài)炎涼,感受真實的關懷。甚至,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的一句招呼,一個點頭,就可能體會到別的地方難得的尊嚴、認可、關注。相比較這些,回家的難和苦,又算得了什么呢?!春節(jié)回家對那些渴望虛榮的人來說,頂多就是一個豪華盛宴、一次親情派對,但對于絕大多數奮斗者來說,可能就是夢想中的精神家園,一個沒有斗爭沒有防備讓身心徹底放松、讓心靈自由飛翔的精神伊甸園。
不要譏諷不顧一切向家鄉(xiāng)狂奔的人們。當我們看到那一張感動無數人的照片:一位背著與她身軀一樣高的行李、摟著吃奶的孩子,艱難彎腰拾起背包的村婦,眼里透著不屈的光,向回家的方向跋涉時,我們忽然發(fā)現,感動廉價得讓我們羞愧。為了趕上稍縱即逝的年夜飯,我們每個人哪個不在哪個不在和時間拼命呢?家在春節(jié)這時候,沒有貴賤之分,沒有貧富差別??v然在歡場上有燈紅酒綠,官宴上有山珍海味,有幸享有的也在所不惜,這個時候,家鄉(xiāng)的臭豆腐、腌白菜仿佛具有了不可抗拒的魅力。與滄桑的老母親拉拉家常,變得比任何場合的演講都要陶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