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將高考比作一場足球賽的話,那考場上的兩天(三天)可以說是“上半場”,“下半場”的志愿填報雖然沒有“上半場”那般關注度高,但同樣對最終的錄取結果影響重大。
眼下,2021年高考“上半場”收官,考生和家長們接下來就要為“下半場”而忙碌了,甚至在溝通交流和選擇權衡過程中,會出現(xiàn)焦慮等負面情緒。接下來,就重點給大家分享高考志愿填報的六大參考因素,希望能有所幫助。
——分數(shù)
雖然輿論一再強調分數(shù)不能代表能力,更不直接對應未來職業(yè)高度,但高考本質上還是一項“分數(shù)為王”的選拔性考試。
心儀的大學,差一分就是一分,邁不過去的坎。所以,在填報志愿時首當其沖需要參考的因素就是分數(shù)。
關于分數(shù)具體能夠匹配什么樣層次的大學,建議將考生今年分數(shù)的位次值與目標學校過去三年的投檔線位次值對比。如果考生的位次值高于過往投檔線位次值,則表明上目標學校希望很大,反之則小。當然,這還需要招生錄取規(guī)模整體穩(wěn)定的前提。
——興趣
高考志愿填報除了擇校,還需要選專業(yè),而且,這兩件事往往是統(tǒng)籌考慮的。
關于選專業(yè),有一個不太理性、但卻影響眾多考生選擇的因素——興趣。
在過去指導眾多高考學子志愿填報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并不清楚自己想學什么,只知道對什么類型的專業(yè)感興趣。在沒有更好理性建議的情況下,這些考生大都會依據(jù)興趣來選擇選擇,畢竟有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”的說法。
——特長
說完了選擇專業(yè)的感性依據(jù),再來看看相對理性的依據(jù)——特長??忌谒鶎W科目中,有哪些比較擅長的科目,按照這個方向去選擇對應的專業(yè),大學四年學好的概率更高,未來找到心儀工作的可能性也更大。
比如說高中英語學得好的同學,選擇報考語言類專業(yè),自然學起來更輕松,也更容易拔尖。
——職業(yè)愿景
有不少高考生,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專業(yè),也沒有明顯的特長,但卻有比較清晰的職業(yè)愿景。比如說想當老師的,自然首推師范類院校、師范類專業(yè);未來想當律師的,報考政法類大學或學習法學類專業(yè),明顯更容易實現(xiàn)職業(yè)目標。
——學校所處地理位置
不得不承認,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,對高考生志愿填報的影響越來越大,甚至有不少考生寧選沿海的普通一本,也不去就讀內陸的985或211。
對于地域和學校該如何權衡選擇的問題,不同人有不同見解。有人認為上大學就應該去大城市,資源更加豐富,視野更加開闊;也有人認為讀書應該優(yōu)選名校,實力地域更加深厚,有助于能力提升。
個體考生該如何選擇,其實還得結合個人實際,很難給出統(tǒng)一建議。但不可忽略的是,擇校需要考慮目標高校所處的地理位置。
——學校學習生活條件
雖說上大學不是去享受,但在當下社會整體生活條件向好的背景下,越來越多高考生對大學學習生活條件有了更高要求。比如說宿舍幾人間、是否配有空調等,就會影響不少人的選擇。如果你恰好是一個對學習生活條件有較高要求的人,那么建議在擇校時要做足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