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錢少憂郁癥”不是什么心理疾病,而是缺錢一族借用心理學名詞進行的一番自我調(diào)侃。得了“錢少憂郁癥”的人,主觀上覺得自己的收入比別人低,生活條件比別人差,于是便產(chǎn)生的一種愁悶抱怨的情緒。自從這個世界有了貧富差距,不論是在鄉(xiāng)村還是城市,都會有人患上這種“病癥”,或許,你也是其中一員。那么,得了“錢少憂郁癥”,該怎么辦呢?
“錢少憂郁癥”不是什么心理疾病,而是缺錢一族借用心理學名詞進行的一番自我調(diào)侃。
得了“錢少憂郁癥”的人,主觀上覺得自己的收入比別人低,生活條件比別人差,于是便產(chǎn)生的一種愁悶抱怨的情緒。自從這個世界有了貧富差距,不論是在鄉(xiāng)村還是城市,都會有人患上這種“病癥”,或許,你也是其中一員。
解析“錢少憂郁癥”
“錢少憂郁癥”的“病癥”主要表現(xiàn)為:
1. 愁悶
由于經(jīng)濟收入相對不足,消費欲望經(jīng)常得不到滿足,這樣就產(chǎn)生一種憂慮、郁悶的情緒,總覺得很多事情都令人發(fā)愁,整天唉聲嘆氣,認為自己生活艱難,活得很累。
2. 抱怨
認為自己活得比別人差,覺得世界很不公平,所以一談起經(jīng)濟問題便憤憤不平、抱怨不止,好像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。
3. 自卑
認為自己事事不如別人,產(chǎn)生一種強烈的自暴自棄情緒,不愿到公眾場合參加公共活動,不愿交往,喜歡幻想等。
心理點評:
這種“病癥”雖說名為“錢少憂郁癥”,但是錢少,人不一定真的憂郁。世界上也有安貧樂道的窮人,他們不覺得錢少是什么問題;還有承認錢少是個問題,但卻把注意力轉(zhuǎn)移到“如何增長財富”上的人,他們也不覺得憂郁。
真正會得“錢少憂郁癥”的,其實是那些把錢少當做大問題,并且看法和行為都很消極的人。
為什么缺錢會讓人產(chǎn)生消極情緒?錢的多少和自尊心密切相關!
心理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金錢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很可能是通過“自我”產(chǎn)生的,特別是與“自尊”的關系密切。理由是,擁有金錢的多少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評價(也就是對自己評價更高或更低),而自我評價的高低就影響了一個人的自尊。
那自我評價是受什么影響的呢?有心理學家認為,人有努力使外部評價和內(nèi)部評價相一致的本能,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,你怎么評價你自己這個人,你就會主動去尋找和你自己的評價一致的、別人的對你的評價,也更容易接受這些評價。
不過,當你認為在別人身上找不到你想要的評價時,你就可能會改變你對自己的評價。好比說,當你發(fā)現(xiàn)周圍的親人朋友都認為沒錢的人可恥,那么,在這種環(huán)境的熏陶下,你就可能改變自己的想法,從“我沒錢,我也不可恥”變成“我沒錢,我真可恥”。
這樣的想法就導致了自尊的降低,導致自卑的情緒。當你認為你即使努力想要改變現(xiàn)狀也很難改變時,就可能產(chǎn)生自暴自棄、抱怨不止、自我封閉等等的消極后果。
如何走出“錢少憂郁癥”
不做任何心理上的改變,也能擺脫“錢少憂郁癥”的辦法,就是讓自己的錢多起來。也確有研究認為,提高收入能夠增強自尊。
假如你的錢暫時多不起來,你也可以先調(diào)整心態(tài)。因為研究表明,當金錢和自尊中一方較強而同時一方較弱時,兩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和補償。
啥意思?舉例來說,好比周杰倫去年自導自演的電影《天臺》中,天臺居民都很窮,但他們齊刷刷地認為自己就是比那些有錢人有良心,生活過得更簡單更快樂也更有趣,這就是拿出多一點的自尊來補償缺錢問題的一個例子;
至于有錢人自尊較低時的例子也順便舉一下,好比說,一個半身癱瘓的有錢人在感嘆“我怎么這樣不幸啊”之后,通常還會慶幸地想“還好我是個有錢人”,潛臺詞是“我有錢,即便我是個廢人,你們也不能看不起我”。
追求錢財時,還需懂得取舍
電影《黃海》中,貧窮的出租車司機久南為了盡早還清因送妻子去韓國打工而借下的6萬元巨款,盡早去韓國與妻子見面,竟然答應了幫一個黑社會頭目去韓國殺人的請求。而事情的發(fā)展,也一步步陷入萬劫不復之中:先是目睹了另一個殺人兇手殺人,后來是為了躲避被滅口的命運,而殺人,最后被警方通緝,又被雇主追殺……終于勉強找到了回國的船,脅迫漁民把他帶回自己的家,但漁民趁他夜晚意識不清時,把他扔進了黃海。從此結(jié)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。
說了這么多不是為了推薦一部電影,而是為了說:即使缺錢,有些事是萬萬做不得。殺人做不得,凡是昧良心的事,都做不得。
假如說你掙錢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看得起,那么為了掙錢而去做讓人看不起的事,這就本末倒置了,再說,也未必真能掙著什么錢。
《黃海》的故事是有現(xiàn)實原型的,但筆者真心希望,下一個悲劇的原型,絕不會是你我。